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鹤佳 刘飞 王胜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家自然博物馆5日在北京正式揭牌。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成立的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它是新依靠自身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是首批家一级博物馆,于2008年免费对社会开放。2023年1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更名为家自然博物馆。规划设计的新馆位于北京南轴地区的大红门博物馆群。
家自然博物馆现拥有馆藏藏品37万余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内自然博物馆位居首位。家自然博物馆的更名是偶然吗?有哪些镇馆之宝?更名之后,还会进行哪些升级?
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
家自然博物馆主要开展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研究,向人们阐释自然,因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家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华侏罗兽,复原全身羽颜色的赫氏鸟龙化石以及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
对于自然科学说,科学家们只有发现了标本,有了证据才能下定义。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表示,这些藏品之所以被称作镇馆之宝,是因为它的科研价值非常高。
举个例子,在华侏罗兽化石被发现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白垩纪时期,也就是1.25亿年前的始祖兽是最早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华侏罗兽的发现,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3500万年,是哺乳动物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赫氏鸟龙属于鸟龙这一大类,所谓赫氏,是为了纪念英著名的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鸟龙是与鸟类关系特别接的恐龙,赫氏鸟龙化石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被复原颜色的羽。张玉光补充。赫氏鸟龙羽颜色的复原在世界上是首次,因此它十分珍贵。
黄河象对于上世纪后期出生的人们说应该记忆深刻,张玉光回忆,学语文课本上就有黄河象。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在我还没有大型发掘机器设备时,我发掘出比较完整的黄河象化石。黄河象化石从被发现至今,便再也没有新发现,这是非常罕见的。张玉光表示。
新馆在建,沉浸式互动体验满满
过去十年,家自然博物馆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比较多突破。我们科研人员,科普研究人员还有策展专业人员已经公开发表两三百篇文章,外的期刊也发表了不少。张玉光表示。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古生物学方面发现19个新物种并在际顶级期刊nature science发表论文10篇,此外,他们还在昆虫学方面有了一些新发现,在生态学海洋生物学上也取得了一些同行的认可,些年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另外,正在规划建设的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它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万方米。在功能规划方面,张玉光表示,展厅的空间将达6万多方米,在常设展览方面,会展示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海洋生物人体科学医药等十多个学科内容;在专题陈列方面,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文本创作。我们希望把这些学科能够更细分一些,让人们能真切了解这个学科本身的内涵。张玉光表示。除了丰富展览内容以外,新馆的展示形式也会注重沉浸式体验数字科技互动还有情景式的表达这些亮点的建设。
家自然博物馆更名之后迎了更大的挑战博物馆无论是在体量还是规模上,它仍然与家博物馆的层级不相匹配。因此,未家博物馆的新馆首先需要做好建设和发展定位,实现功能再造。张玉光表示,家自然博物馆的揭牌,我们深感荣誉,但历史使命感是沉重的,他们必须随着文化的日益发展,不断去满足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